大將軍衞靑者、平陽人也。一其父鄭季、為吏、給事平陽侯家、與侯妾衞媼通、二生靑。靑同母兄衞長子、而姊衞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、三故冒姓為衞氏。字仲卿。長子更字長君。長君母號為衞媼。媼長女衞孺、四次女少兒、次女卽子夫。後子夫男弟步、廣五皆冒衞氏。
一正義。漢書云「其父鄭季、河東平陽人、以縣吏給事平陽侯之家」也。
二索隱。衞、姓也。媼、婦人老少通稱。漢書曰。與主家僮衞媼通。案。旣云家僮、故非老。或者媼是老稱、後追稱媼耳。又外戚傳云「薄姬父與魏王宗女魏媼通」、則亦魏是媼姓。而小顏云「衞者、舉其夫姓也」。然案此云「侯妾衞媼」、似更無別夫也。下云「同母兄衞長子及姊子夫皆冒衞姓」、又似有夫。其所冒之姓為父與母、皆未明也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曹參曾孫平陽夷侯、時尚武帝姊平陽公主、生子襄。」 索隱。案。如淳云「本陽信長公主、為平陽侯所尚、故稱平陽公主」。按徐廣云「夷侯、曹參曾孫、名襄」。又按系家及功臣表「時」或作「疇」、漢書作「壽」、並文字殘缺、故不同也。
四索隱。漢書云「君孺」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步、一作『少』。」
靑為侯家人、少時歸其父、其父使牧羊。先母之子一皆奴畜之、不以為兄弟數。二靑嘗從入至甘泉居室、三有一鉗徒四相靑曰。「貴人也、官至封侯。」靑笑曰。「人奴之生、得毋笞罵卽足矣、安得封侯事乎。」
一集解。服虔曰。「先母、適妻也。靑之適母。」 索隱。漢書作「民母」。服虔云「母、適妻也。靑之適母」。顧氏云「鄭季本妻編於民戶之閒、故曰民母」。今本亦或作「民母」也。
二索隱。音去聲。
三正義。按。居室、署名、武帝改曰保宮。灌夫繫居室是也。
四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甘泉中徒所居也。」
靑壯、為侯家騎、從平陽主。建元二年春、靑姊子夫得入宮幸上。皇后、堂邑大長公主女也、一無子、妒。大長公主聞衞子夫幸、有身、妒之、乃使人捕靑。靑時給事建章、二未知名。大長公主執囚靑、欲殺之。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、三以故得不死。上聞、乃召靑為建章監、侍中、及同母昆弟貴、賞賜數日閒累千金。孺為太僕公孫賀妻。少兒故與陳掌通、四上召貴掌。公孫敖由此益貴。子夫為夫人。靑為大中大夫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堂邑安侯陳嬰之孫夷侯午、尚景帝姊長公主、子季須。元鼎元年、季須坐姦自殺。」 正義。文穎云。「陳皇后、武帝姑女也。」
二索隱。案。晉灼云「上林中宮名也」。
三索隱。篡猶劫也、奪也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陳平曾孫、名掌也。」
元光五年、靑為車騎將軍、擊匈奴、出上谷。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、出雲中。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、出代郡。衞尉李廣為驍騎將軍、出雁門。軍各萬騎。靑至蘢城、斬首虜數百。騎將軍敖亡七千騎。衞尉李廣為虜所得、得脫歸。皆當斬、贖為庶人。賀亦無功。
元朔元年春、衞夫人有男、一立為皇后。其秋、靑為車騎將軍、出雁門、三萬騎擊匈奴、斬首虜數千人。明年、匈奴入殺遼西太守、虜略漁陽二千餘人、敗韓將軍軍。漢令將軍李息擊之、出代。令車騎將軍靑出雲中以西至高闕。二遂略河南地、至于隴西、捕首虜數千、畜數十萬、走白羊、樓煩王。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。三以三千八百戶封靑為長平侯。靑校尉蘇建有功、以千一百戶封建為平陵侯。使建築朔方城。四靑校尉張次公有功、封為岸頭侯。五天子曰。「匈奴逆天理、亂人倫、暴長虐老、以盜竊為務、行詐諸蠻夷、造謀藉兵、數為邊害、六故興師遣將、以征厥罪。詩不云乎、『薄伐玁狁、七至于太原』、『出車彭彭、城彼朔方』。八今車騎將軍靑度西河九至高闕、獲首虜二千三百級、車輜畜產畢收為鹵、已封為列侯、遂西定河南地、按榆谿舊塞、一〇絕梓領、梁北河、一一討蒲泥、破符離、一二斬輕銳之卒、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、一三執訊獲醜、一四驅馬牛羊百有餘萬、全甲兵而還、益封靑三千戶。」其明年、匈奴入殺代郡太守友、一五入略鴈門千餘人。其明年、匈奴大入代、定襄、上郡、殺略漢數千人。
一索隱。卽衞太子據也。
二索隱。按。山名也。小顏云「一曰塞名、在朔方之北」。
三索隱。按。謂北地郡之北、黃河之南。 正義。今夏州也。
四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夏州朔方縣北什賁故城是。」按。蘇建築、什賁之號蓋出蕃語也。
五索隱。案。晉灼云「河東皮氏縣之亭名也」。 正義。服虔云。「鄕名也。」
六集解。張晏曰。「從蠻夷借兵鈔邊也。」
七索隱。薄伐獫狁。此小雅六月詩、美宣王北伐也。薄伐者、言逐出之也。
八索隱。小雅出車之詩也。
九正義。卽雲中郡之西河、今勝州東河也。
一〇集解。如淳曰。「案、行也。榆谿、舊塞名。」或曰按、尋也。 索隱。按榆谷舊塞。如淳云。「按、行也、尋也。榆谷、舊塞名也。」案。水經云「上郡之北有諸次水、東經榆林塞為榆谿」、是榆谷舊塞也。
一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絕、度也。為北河作橋梁。」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梁北河在靈州界也。」
一二集解。晉灼曰。「二王號。」 索隱。晉灼云。「二王號。」崔浩云。「漠北塞名。」
一三集解。張晏曰。「伏於隱處、聽軍虛實。」
一四正義。訊、問也。醜、衆。言執其生口問之、知虜處、獲得衆類也。
一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友者、太守名也。姓共也。」
其明年、元朔之五年春、漢令車騎將軍靑將三萬騎、出高闕。衞尉蘇建為游擊將軍、左內史李沮一為彊弩將軍、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、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、皆領屬車騎將軍、俱出朔方。大行李息、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、出右北平。咸擊匈奴。匈奴右賢王當衞靑等兵、以為漢兵不能至此、飲醉。漢兵夜至、圍右賢王、右賢王驚、夜逃、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、潰圍北去。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里、不及、得右賢裨王十餘人、二衆男女萬五千餘人、畜數千百萬、於是引兵而還。至塞、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、卽軍中拜車騎將軍靑為大將軍、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、大將軍立號而歸。三天子曰。「大將軍靑躬率戎士、師大捷、獲匈奴王十有餘人、益封靑六千戶。」而封靑子伉為宜春侯、四靑子不疑為陰安侯、靑子登為發干侯。靑固謝曰。「臣幸得待罪行閒、賴陛下神靈、軍大捷、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。陛下幸已益封臣靑。臣靑子在𦇤緥中、五未有勤勞、上幸列地封為三侯、非臣待罪行閒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。伉等三人何敢受封。」天子曰。「我非忘諸校尉功也、今固且圖之。」乃詔御史曰。「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將軍擊匈奴、常護軍、傅校獲王、六以千五百戶封敖為合騎侯。七都尉韓說從大將軍出窳渾、八至匈奴右賢王庭、為麾下搏戰獲王、九以千三百戶封說為龍覦侯。騎將軍公孫賀從大將軍獲王、以千三百戶封賀為南窌侯。一〇輕車將軍李蔡再從大將軍獲王、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。校尉李朔、校尉趙不虞、校尉公孫戎奴、各三從大將軍獲王、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侯、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、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。將軍李沮、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、賜爵關內侯、食邑各三百戶。」其秋、匈奴入代、殺都尉朱英。
一集解。文穎曰。「音俎。」
二索隱。裨王十人。賈逵云。「裨、益也。」小顏云。「裨王、小王也、若裨將然。音頻移反。」
三索隱。案。謂立大將軍之號令而歸。
四正義。伉音口浪反。
五正義。襁長尺二寸、闊八寸、以約小兒於背。褓、小兒被也。
六索隱。顧祕監云。「傅、領也。五百人謂之校。」小顏云。「傅音附。言敖總護諸軍、每附部校、以致克捷而獲王也。」
七索隱。案。非邑地、而以戰功為號。謂以軍合驃騎、故云「合騎」、若「冠軍」、「從驃」然也。
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窳渾在朔方、音庾。」 索隱。音庾。服虔云「塞名」。徐廣云「在朔方」。漢書作「寘渾」、寘音田也。
九索隱。搏音博。搏、擊也。小顏同。今史、漢本多作「傳」、傳猶轉也。
一〇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窌宜作『奅』、音匹孝反。」 索隱。徐音匹敎反。韋昭云縣名。或作「窖」、音干校反。字林云「大」下「卯」與「穴」下「卯」並音匹孝反。
其明年春、大將軍靑出定襄、合騎侯敖為中將軍、太僕賀為左將軍、翕侯趙信為前將軍、衞尉蘇建為右將軍、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、右內史李沮為彊弩將軍、咸屬大將軍、斬首數千級而還。月餘、悉復出定襄擊匈奴、斬首虜萬餘人。右將軍建、前將軍信幷軍三千餘騎、獨逢單于兵、與戰一日餘、漢兵且盡。前將軍故胡人、降為翕侯、見急、匈奴誘之、遂將其餘騎可八百、奔降單于。右將軍蘇建盡亡其軍、獨以身得亡去、自歸大將軍。大將軍問其罪正閎、一長史安、二議郎周霸等。三「建當云何。」霸曰。「自大將軍出、未嘗斬裨將。今建弃軍、可斬以明將軍之威。」閎、安曰。「不然。兵法『小敵之堅、大敵之禽也』。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、力戰一日餘、士盡、不敢有二心、自歸。自歸而斬之、是示後無反意也。不當斬。」大將軍曰。「靑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閒、不患無威、而霸說我以明威、甚失臣意。且使臣職雖當斬將、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、而具歸天子、天子自裁之、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、不亦可乎。」軍吏皆曰「善」。遂囚建詣行在所。四入塞罷兵。
一集解。張晏曰。「正、軍正也。閎、名也。」
二正義。律、都軍官長史一人也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儒生。」 索隱。徐廣云儒生也。案。郊祀志議封禪有周霸、故知也。
四集解。蔡邕曰。「天子自謂所居曰『行在所』、言今雖在京師、行所至耳。巡狩天下、所奏事處皆為宮。在長安則曰奏長安宮、在泰山、則曰奉高宮、唯當時所在。」
是歲也、大將軍姊子霍去病一年十八、幸、為天子侍中。善騎射、再從大將軍、受詔與壯士、為剽姚二校尉、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、斬捕首虜過當。三於是天子曰。「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、及相國、當戶、斬單于大父行四籍若侯產、五生捕季父羅姑比、六再冠軍、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。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、捕斬首虜二千餘人、以千一百戶封賢為衆利侯。」是歲、失兩將軍軍、亡翕侯、軍功不多、故大將軍不益封。右將軍建至、天子不誅、赦其罪、贖為庶人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姊卽少兒也。」
二索隱。上音匹遙反、下音遙。大顏案荀悅漢紀作「票鷂」。票鷂、勁疾之貌也。上音頻妙反、下音弋召反。
三索隱。案。小顏云「計其所將之人數、則捕首虜為多、過於所當也。一云漢軍亡失者少、而殺獲匈奴數多、故曰過當也」。
四索隱。行音胡浪反。謂藉若侯是匈奴祖之行也。漢書云「藉若侯產、產卽大父之名」。
五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籍若、胡侯。」
六索隱。案。顏氏云「羅姑比、單于季父名也」。小顏云「比、頻也」。案。下文旣云「再冠軍」、無容更言頻也。
大將軍旣還、賜千金。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、甯乘說大將軍曰。「將軍所以功未甚多、身食萬戶、三子皆為侯者、徒以皇后故也。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、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。」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。天子聞之、問大將軍、大將軍以實言、上乃拜甯乘為東海都尉。
張騫從大將軍、以嘗使大夏、一留匈奴中久、導軍、知善水草處、軍得以無飢渴、因前使絕國功、封騫博望侯。
一正義。大夏國在大宛西。
冠軍侯去病旣侯三歲、元狩二年春、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、一將萬騎出隴西、有功。天子曰。「驃騎將軍率戎士踰烏盭二、討遫濮、三涉狐奴、四歷五王國、輜重人衆懾慴五者弗取、冀獲單于子。六轉戰六日、過焉支山千有餘里、合短兵、殺折蘭王、斬盧胡王、七誅全甲、八執渾邪王子及相國、都尉、首虜八千餘級、收休屠祭天金人、九益封去病二千戶。」
一集解。徐廣曰「驃、一亦作『剽』。」 正義。漢書云霍去病征匈奴有絕幕之勳、始置驃騎將軍、位在三司、品秩同大將軍。說文云。「驃、黃馬鬣白色。一曰白髦尾。」
二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音戾、山名也。」
三索隱。音速卜二音。崔浩云「匈奴部落名」。案。下有「𦮗濮王」、是國名也。
四集解。晉灼曰。「水名也。」
五集解。文穎曰。「恐懼也。」 索隱。案。說文云「讋、失氣也」。劉氏云「上式涉反、下之涉反」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與』。」
七集解。張晏曰。「折蘭、盧胡、國名也。殺者、殺之而已。斬者、獲其首。」 正義。顏師古云。「折蘭、匈奴中姓也。今鮮卑有是蘭姓者、卽其種。」
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全、一作『金』。」 正義。全甲謂具足不失落也。
九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祭天為主。」 索隱。案。張嬰云「佛徒祠金人也」。如淳云「祭天以金人為主也」。屠音儲。
其夏、驃騎將軍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、異道。博望侯張騫、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、異道。皆擊匈奴。郎中令將四千騎先至、博望侯將萬騎在後至。匈奴左賢王將數萬騎圍郎中令、郎中令與戰二日、死者過半、所殺亦過當。博望侯至、匈奴兵引去。博望侯坐行留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而驃騎將軍出北地、已遂深入、與合騎侯失道、不相得、驃騎將軍踰居延至祁連山、捕首虜甚多。天子曰。「驃騎將軍踰居延、一遂過小月氏、二攻祁連山、三得酋涂王、四以衆降者二千五百人、斬首虜三萬二百級、獲五王、五王母、單于閼氏、王子五十九人、相國、將軍、當戶、都尉六十三人、師大率五減什三、六益封去病五千戶。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。鷹擊司馬破奴再從驃騎將軍斬𦮗濮七王、捕稽沮王、八千騎將得王、王母各一人、九王子以下四十一人、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、前行捕虜千四百人、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。一〇校尉句王高不識、一一從驃騎將軍捕呼于屠王一二王子以下十一人、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、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。一三校尉僕多一四有功、封為煇渠侯。」一五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會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、驃騎所將常選、一六然亦敢深入、常與壯騎先其大(將)軍、軍亦有天幸、未嘗困絕也。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。一七由此驃騎日以親貴、比大將軍。
一集解。張晏曰。「水名也。」
二索隱。韋昭云。「音支。」西域傳。「大月氏本居敦煌、祁連閒、餘衆保南山、遂號小月氏。」
三索隱。小顏云。「卽天山也。匈奴謂天〔為〕祁連。」西河舊事謂白山、天山。祁連恐非卽天山也。
四集解。張晏曰。「胡王也。」 索隱。酋音才由反。涂音徒。漢書云「揚武乎鱳得、得單于單桓、酋涂王」、此文省也。
五正義。率音律也。
六索隱。案。漢書云「減什七」、不同也。小顏云「破匈奴之師、十減其七。一云漢兵亡失之數、下皆類此」。案。後說為是也。
七正義。速卜二音。
八索隱。沮音子余反。
九索隱。按。漢書云「右千騎將王」、然則此千騎將漢之將、屬趙破奴、得匈奴五王及王母也。或云右千騎將卽匈奴王之名。
一〇集解。張晏曰。「從驃騎將軍有功、因以為號。」
一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句音鉤。匈奴以為號。」 索隱。案。二人並匈奴人也。
一二索隱。案。三字共為王號。
一三正義。孔文祥云。「從冠軍將軍戰故。宜冠、從驃之類也。」
一四索隱。案。漢百官表作「僕朋」、疑多是誤。
一五索隱。煇音暉。
一六索隱。音宣變反。謂驃騎常選擇取精兵。
一七索隱。案。謂遲留零落、不偶合也。
其秋、單于怒渾邪王居西方數為漢所破、亡數萬人、以驃騎之兵也。單于怒、欲召誅渾邪王。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、使人先要邊。一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、得渾邪王使、卽馳傳以聞。天子聞之、於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、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。驃騎旣渡河、與渾邪王衆相望。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、頗遁去。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、斬其欲亡者八千人、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、盡將其衆渡河、降者數萬、號稱十萬。旣至長安、天子所以賞賜者數十巨萬。封渾邪王萬戶、為漯陰侯。二封其裨王呼毒尼三為下摩侯、鷹庇為煇渠侯、四禽梨五為河綦侯、大當戶銅離六為常樂侯。於是天子嘉驃騎之功曰。「驃騎將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、王及厥衆萌咸相奔、率以軍糧接食、幷將控弦萬有餘人、誅獟駻、七獲首虜八千餘級、降異國之王三十二人、戰士不離傷、十萬之衆咸懷集服、仍與之勞、爰及河塞、庶幾無患、八幸旣永綏矣。以千七百戶益封驃騎將軍。」減隴西、北地、上郡戍卒之半、以寬天下之繇。
一索隱。案。謂先於邊境要候漢人、言其欲降。
二索隱。漯音他合反。案地理志、縣名、在平原郡。
三集解。文穎曰。「胡王名。」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云『篇訾』。」 索隱。漢書鷹作「雁」。庇音必二反、又音疋履反。案。漢書·功臣表云元狩二年以煇渠封僕朋、至三年又封鷹庇。其地俱屬魯陽、未詳所以。 正義。煇渠、表作「順梁」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禽、一作『鳥』。」 索隱。案。表作「鳥梨」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稠離』也。」 索隱。徐廣一作「稠離」、與漢書功臣表同。此文云「銅離」、文異也。
七集解。晉灼曰。「獟音欺譙反。」 索隱。上音丘昭反。說文作「趬」、行遮貌。遮、一作「疾」。駻音胡旦反。
八正義。言匈奴右地渾邪王降、而塞外並河諸郡之民無憂患也。
居頃之、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、一而皆在河南、因其故俗、為屬國。二其明年、匈奴入右北平、定襄、殺略漢千餘人。
一正義。五郡謂隴西、北地、上郡、朔方、雲中、並是故塞外、又在北海西南。
二正義。以降來之民徙置五郡、各依本國之俗而屬於漢、故言「屬國」也。
其明年、天子與諸將議曰。「翕侯趙信為單于畫計、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輕留、一今大發士卒、其勢必得所欲。」是歲元狩四年也。
一索隱。案。幕卽沙漠、古字少耳。輕留者、謂匈奴以漢軍不能至、故輕易留而不去也。
元狩四年春、上令大將軍靑、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、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、一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。驃騎始為出定襄、當單于。捕虜言單于東、乃更令驃騎出代郡、令大將軍出定襄。郎中令為前將軍、太僕為左將軍、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、平陽侯襄為後將軍、皆屬大將軍。兵卽度幕、人馬凡五萬騎、與驃騎等咸擊匈奴單于。趙信為單于謀曰。「漢兵旣度幕、人馬罷、匈奴可坐收虜耳。」乃悉遠北其輜重、皆以精兵待幕北。而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餘里、見單于兵陳而待、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二自環為營、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。匈奴亦縱可萬騎。會日且入、大風起、沙礫擊面、兩軍不相見、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。單于視漢兵多、而士馬尚彊、戰而匈奴不利、薄莫、單于遂乘六驘、壯騎可數百、直冒漢圍西北馳去。時已昏、漢匈奴相紛挐、三殺傷大當。四漢軍左校捕虜言單于未昏而去、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、大將軍軍因隨其後。匈奴兵亦散走。遲明、五行二百餘里、不得單于、頗捕斬首虜萬餘級、遂至窴顏山趙信城、六得匈奴積粟食軍。軍留一日而還、悉燒其城餘粟以歸。
一正義。言轉運之士及步兵接後又數十萬人。
二集解。孫吳兵法曰。「有巾有蓋、謂之武剛車也。」
三正義。三蒼解詁云。「紛挐、相牽也。」
四索隱。以言所殺傷大略相當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遲、一作『黎』。」 索隱。上音值、待也。待天欲明、謂平明也。諸本多作「黎明」。鄒氏云「黎、遲也」。然黎、黑也、候天將明猶黑也。孫守真按。黎=黧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「黧」後起字、轉注之。 正義。遲音值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窴音田。」
大將軍之與單于會也、而前將軍廣、右將軍食其軍別從東道、或失道、後擊單于。大將軍引還過幕南、乃得前將軍、右將軍。大將軍欲使使歸報、令長史簿責前將軍廣、廣自殺。右將軍至、下吏、贖為庶人。大將軍軍入塞、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。
是時匈奴衆失單于十餘日、右谷蠡一王聞之、自立為單于。單于後得其衆、右王乃去單于之號。
一索隱。上音祿。下音梨、又音離。
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、車重與大將軍軍等、而無裨將。悉以李敢等為大校、當裨將、出代、右北平千餘里、直左方兵、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。軍旣還、天子曰。「驃騎將軍去病率師、躬將所獲葷粥之士、一約輕齎、絕大幕、涉獲章渠、二以誅比車耆、三轉擊左大將、四斬獲旗鼓、歷涉離侯。五濟弓閭、六獲屯頭王、七韓王等三人、八將軍、相國、當戶、都尉八十三人、封狼居胥山、禪於姑衍、九登臨翰海。一〇執鹵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、師率減什三、取食於敵、逴一一行殊遠而糧不絕、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。」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屬驃騎將軍、會與城、一二不失期、從至檮余一三山、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、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。北地都尉郉山一四從驃騎將軍獲王、以千二百戶封山為義陽侯。故歸義因淳王復陸支、一五樓專王一六伊卽靬一七皆從驃騎將軍有功、以千三百戶封復陸支為壯侯、以千八百戶封伊卽靬為衆利侯。從驃侯破奴、昌武侯安稽一八從驃騎有功、益封各三百戶。校尉敢一九得旗鼓、為關內侯、食邑二百戶。校尉自為二〇爵大庶長。軍吏卒為官、賞賜甚多。而大將軍不得益封、軍吏卒皆無封侯者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粥、一作『允』。」駰案。應劭曰「所降士有材力者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獲、一作『護』。」 索隱。小顏云。「涉謂涉水也。章渠、單于之近臣、謂涉水而破獲之。」漢書云「涉獲單于章渠」也。
三集解。晉灼曰。「王號也。」 索隱。比、必耳反。
四索隱。案。漢書名雙。
五索隱。漢書作「度難侯」。小顏云「山名」。歷、度也。
六集解。晉灼曰。「水名也。」 索隱。弓、包愷音穹、亦如字讀。
七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胡王號也。」
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王、一作『藉』。」 索隱。按。漢書云「屯頭韓王等三人」。李奇曰「皆匈奴王號」。
九正義。積土為壇於山上、封以祭天也。祭地曰禪。
一〇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登海邊山以望海也。」 索隱。按。崔浩云「北海名、羣鳥之所解羽、故云翰海」。廣異志云「在沙漠北」。
一一索隱。音與「卓」同。卓、遠也。
一二正義。與音余。
一三索隱。音桃徒二音。
一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衞山』。」
一五索隱。復、劉氏音伏、小顏音福。
一六索隱。漢書作「剸」、並音專。小顏音之兗反也。
一七索隱。九言反。
一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姓趙、故匈奴王。」 索隱。故匈奴王、姓趙也。
一九索隱。李廣子也。
二〇索隱。案。徐自為也。
兩軍之出塞、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、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。乃益置大司馬位、大將軍、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。一定令、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。自是之後、大將軍靑日退、而驃騎日益貴。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、輒得官爵、唯任安不肯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大將軍、驃騎將軍皆有大司馬之號也。」 索隱。案。如淳云「本無大司馬、今新置耳」。案。前謂太尉、其官又省、今武帝始置此位、衞將軍、霍驃騎皆加此官。
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、一有氣敢任。二天子嘗欲敎之孫吳兵法、對曰。「顧方略何如耳、不至學古兵法。」天子為治第、令驃騎視之、對曰。「匈奴未滅、無以家為也。」由此上益重愛之。然少而侍中、貴、不省士。其從軍、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、旣還、重車餘弃粱肉、而士有飢者。其在塞外、卒乏糧、或不能自振、而驃騎尚穿域蹋鞠。三事多此類。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、以和柔自媚於上、然天下未有稱也。
一索隱。案。孔文祥云「謂質重少言、膽氣在中也。周仁『陰重不泄』、其行亦同也」。
二索隱。謂果敢任氣也。漢書作「往」、亦作「任」也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穿地為營域。」 索隱。穿域蹴鞠。徐氏云「穿地為營域」。蹴鞠書有域說篇、又以杖打、亦有限域也。今之鞠戲、以皮為之、中實以毛、蹴蹋為戲。劉向別錄云「躢鞠、兵勢、所以陳武事、知有材力也」。漢書作「躢鞠」。三倉云「鞠毛可躢以為戲」。鞠音巨六反。 正義。按。蹙鞠書有域說篇、卽今之打毬也。孫守真按。毬=球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黃帝所作、起戰國時。程武士、知其材力也、若講武。
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、元狩六年而卒。天子悼之、發屬國玄甲一軍、陳自長安至茂陵、為冢象祁連山。二謚之、幷武與廣地曰景桓侯。三子嬗四代侯。嬗少、字子侯、上愛之、幸其壯而將之。居六歲、元封元年、嬗卒、謚哀侯。無子、絕、國除。
一正義。屬國卽上分置邊五郡者也。玄甲、鐵甲也。
二索隱。案。崔浩云「去病破昆邪於此山、故令為冢象之以旌功也」。姚氏案。冢在茂陵東北、與衞靑冢並。西者是靑、東者是去病冢。上有豎石、前有石馬相對、又有石人也。
三集解。蘇林曰。「景、武謚也。桓、廣地謚也。」張晏曰。「謚法『布義行剛曰景、闢土服遠曰桓』。」 索隱。案。景、桓、兩謚也。謚法「布義行剛曰景」、是武謚也。又曰「辟土服遠曰桓」、是廣地之謚也。以去病平生有武藝及廣邊地之功、故云「謚之幷武與廣地曰景桓侯」。
四索隱。音市戰反。
自驃騎將軍死後、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。後五歲、伉弟二人、陰安侯不疑及發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。失侯後二歲、冠軍侯國除。其後四年、大將軍靑卒、一謚為烈侯。子伉代為長平侯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元封五年。」
自大將軍圍單于之後、十四年而卒。竟不復擊匈奴者、以漢馬少、而方南誅兩越、東伐朝鮮、擊羌、西南夷、以故久不伐胡。
大將軍以其得尚平陽長公主一故、長平侯伉代侯。六歲、坐法失侯。
一正義。漢書云。「平陽侯曹壽有惡疾、就國、乃詔靑尚平陽公主。」如淳云。「本陽信長公主、為平陽侯所尚、故稱平陽公主云。」
左方兩大將軍及諸裨將名。
最一大將軍靑、凡七出擊匈奴、斬捕首虜五萬餘級。一與單于戰、收河南地、遂置朔方郡、再益封、凡萬一千八百戶。封三子為侯、侯千三百戶。幷之、萬五千七百戶。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。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。二為裨將者曰李廣、自有傳。無傳者曰。
一索隱。謂凡計也。
二索隱。案。漢書云「為特將者十五人」、蓋通李廣也。此李廣一人自有傳、若漢書則七人自有傳、八人附見。七人謂李廣、張騫、公孫賀、李蔡、曹襄、韓說、蘇建也。
將軍公孫賀。賀、義渠人、一其先胡種。賀父渾邪、景帝時為平曲侯、二坐法失侯。賀、武帝為太子時舍人。武帝立八歲、以太僕為輕車將軍、軍馬邑。後四歲、以輕車將軍出雲中。後五歲、以騎將軍從大將軍有功、封為南窌侯。後一歲、以左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、無功。後四歲、以坐酎金失侯。後八歲、三以浮沮四將軍出五原二千餘里、無功。後八歲、五以太僕為丞相、封葛繹侯。賀七為將軍、出擊匈奴無大功、而再侯、為丞相。坐子敬聲與陽石公主姦、六為巫蠱、族滅、無後。
一正義。今慶州、本義渠戎國也。地理志云北義渠道也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為隴西太守。」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元鼎六年」。
四索隱。沮音子餘反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太初二年。」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陽石、一云『德邑』。」
將軍李息、郁郅人。一事景帝。至武帝立八歲、為材官將軍、軍馬邑。後六歲、為將軍、出代。後三歲、為將軍、從大將軍出朔方。皆無功。凡三為將軍、其後常為大行。
一集解。服虔曰。「郅音窒。」 索隱。服虔音窒、小顏音質。案。北地縣名也。 正義。之栗反。今慶州弘化縣是。
將軍公孫敖、義渠人。以郎事武帝。武帝立十二歲、為(驃)騎將軍、出代、亡卒七千人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後五歲、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、封為合騎侯。後一歲、以中將軍從大將軍、再出定襄、無功。後二歲、以將軍出北地、後驃騎期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後二歲、以校尉從大將軍、無功。後十四歲、以因杅一將軍築受降城。七歲、復以因杅將軍再出擊匈奴、至余吾、二亡士卒多、下吏、當斬、詐死、亡居民閒五六歲。後發覺、復繫。坐妻為巫蠱、族。凡四為將軍、出擊匈奴、一侯。
一索隱。音于。
二索隱。余音餘、又音徐。案。水名、在朔方。
將軍李沮、一雲中人。二事景帝。武帝立十七歲、以左內史為彊弩將軍。後一歲、復為彊弩將軍。
一索隱。音「俎豆」之「俎」。
二正義。今嵐、勝州也。
將軍李蔡、成紀人也。一事孝文帝、景帝、武帝。以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有功、封為樂安侯。已為丞相、坐法死。
一正義。秦州縣也。
將軍張次公、河東人。以校尉從衞將軍靑有功、封為岸頭侯。其後太后崩、為將軍、軍北軍。後一歲、為將軍、從大將軍、再為將軍、坐法失侯。次公父隆、輕車武射也。以善射、景帝幸近之也。
將軍蘇建、杜陵人。以校尉從衞將軍靑、有功、為平陵侯、以將軍築朔方。後四歲、為游擊將軍、從大將軍出朔方。後一歲、以右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、亡翕侯、失軍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其後為代郡太守、卒、冢在大猶鄕。
將軍趙信、以匈奴相國降、為翕侯。武帝立十七歲、為前將軍、與單于戰、敗、降匈奴。
將軍張騫、以使通大夏、還、為校尉。從大將軍有功、封為博望侯。後三歲、為將軍、出右北平、失期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其後使通烏孫、為大行而卒、冢在漢中。
將軍趙食其、祋祤人也。一武帝立二十二歲、以主爵為右將軍、從大將軍出定襄、迷失道、當斬、贖為庶人。
一索隱。縣名、在馮翊。祋音都活反、又音丁外反。祤音詡。 正義。上都誨反。雍州同官縣、本漢祋祤縣也。
將軍曹襄、以平陽侯為後將軍、從大將軍出定襄。襄、曹參孫也。
將軍韓說、弓高侯庶孫也。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、為龍覦侯、坐酎金失侯。元鼎六年、以待詔為橫海將軍、擊東越有功、為按道侯。以太初三年為游擊將軍、屯於五原外列城。為光祿勳、掘蠱太子宮、衞太子殺之。
將軍郭昌、雲中人也。以校尉從大將軍。元封四年、以太中大夫為拔胡將軍、屯朔方。還擊昆明、毋功、奪印。
將軍荀彘、太原廣武人。以御見、一侍中、為校尉、數從大將軍。以元封三年為左將軍擊朝鮮、毋功。以捕樓船將軍坐法死。
一正義。以善御求見也。
最驃騎將軍去病、凡六出擊匈奴、其四出以將軍、一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。及渾邪王以衆降數萬、遂開河西酒泉之地、二西方益少胡寇。四益封、凡萬五千一百戶。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、而後為將軍二人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再出以剽姚校尉也。」
二正義。河謂隴右蘭州之西河也。〔酒泉〕謂涼、肅等州。漢書西域傳云驃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、置酒泉郡、後分置武威、張掖、燉煌等郡。
將軍路博德、平州人。一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有功、為符離侯。驃騎死後、博德以衞尉為伏波將軍、伐破南越、益封。其後坐法失侯。為彊弩都尉、屯居延、卒。
一正義。漢書云西河平州。按。西河郡今汾州。
將軍趙破奴、故九原人。一嘗亡入匈奴、已而歸漢、為驃騎將軍司馬。出北地時有功、封為從驃侯。坐酎金失侯。後一歲、為匈河將軍、攻胡至匈河水、無功。後二歲、二擊虜樓蘭王、復封為浞野侯。後六歲、三為浚稽將軍、將二萬騎擊匈奴左賢王、左賢王與戰、兵八萬騎圍破奴、破奴生為虜所得、遂沒其軍。居匈奴中十歲、復與其太子安國亡入漢。四後坐巫蠱、族。
一正義。今勝州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元封二年。」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太初二年。」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以太初二年入匈奴、天漢元年亡歸、涉四年。」
自衞氏興、大將軍靑首封、其後枝屬為五侯。凡二十四歲而五侯盡奪、衞氏無為侯者。
太史公曰。蘇建語余曰。「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、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、一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、勉之哉。大將軍謝曰。『自魏其、武安之厚賓客、天子常切齒。彼親附士大夫、招賢絀不肖者、人主之柄也。人臣奉法遵職而已、何與二招士。』」驃騎亦放此意、其為將如此。
一索隱。謂不為賢士大夫所稱譽。
二索隱。音預。
索隱述贊。君子豹變、貴賤何常。靑本奴虜、忽升戎行。姊配皇極、身尚平陽。寵榮斯僭、取亂彝章。嫖姚繼踵、再靜邊方。